

“X”項目選址比較方正,西側是一條安靜的河,三面是不同類型不同高度的寫字樓。作為二次委托設計,整體用地比較緊張,建筑密度不允許突破原方案。在充分考慮平衡孵化器辦公樓空間和心理需求的設計愿景的同時,采用獨立辦公空間與共享開放區域相結合的方法。獨立辦公空間向外,保證一定的私密性;共享開放區向內,形成更有利于交流和分享的空間。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風和景觀綠化,在分析了城市空間和場地流線后,建筑形式根據廣場的對角線(東北-西南)進行了三次對角切割:東北角的主入口斜段,西南角的上部退縮露臺斜段,以及下層貫穿內部中庭和河流景觀的灰色空間斜段。純粹的幾何切割使建筑能夠更好地與整個城市界面融合,而X形的匯聚立面保持了新辦公樓的獨立特征。


設計師在前期調查中仔細觀察了現場不同時期的日照情況,同時也考慮了杭州夏季和冬季季風的主導風向。在環境可持續性方面,西南角的上下兩組開口顯著增強了建筑內院的自然通風效果,在確保節能環保的同時提高了舒適度。河流景觀沿著小廣場景觀引入中庭、后花園露臺和室內,在視覺上將建筑內部的空間與周圍的自然聯系起來,從而形成“濱河綠谷-地面綠化帶-中央庭院-景觀露臺”的立體景觀。此外,通過在東北部傾斜切割獲得的入口前院不僅增加了公園界面友好交流的空間,還邀請和引導人們進入室內共享空間。不遠處可見的中庭水系和河流景觀,以及迷人的光影,擁擠的人群打破了建筑、自然和城市之間的界限??臻g共享是社會可持續戰略的初衷。


辦公單元被設計成三種辦公模塊,具有統一的4.2m面寬、4.75m層高和不同的深度。每個辦公模塊的4.75m層高為客戶提供了更多內部可變空間的可能性。這些辦公模塊由單邊走道或內部走道組合而成,符合X形,并與空調位置相結合。設計中采用了對角幕墻單元和正交幕墻單元,以創造出獨特而干凈的立面。


為了實現X形建筑形式的效果,該結構面臨著29.4m的巨大懸臂的挑戰:許多地震超限屬于特殊的不規則結構。經過多次討論,設計團隊采用了鋼框架+中心支撐-鋼板組合剪力墻/鋼骨混凝土剪力墻的混合結構體系,懸臂部分采用帶斜撐的鋼特拉斯,最終實現了設想的建筑形式。出于環保和成本考慮,在二級委托的結構設計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合理利用原樁基,拆除后應利用原地下室底板結構。


材料的選擇是完美呈現整體建筑效果的關鍵。鋁板采用陽極氧化工藝,與三層中空Low-E超白玻璃相結合,為建筑提供高效隔熱和節能功能。立面簡潔統一,為室內和室外空間提供了透明有效的連接。